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课件完整版4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作者是陈淼,这是一篇记景抒情的散文,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桂林山水课件完整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桂林山水课件完整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桂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加上教师与动画同步的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一下予缩短了许多。)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学生不但读得有滋有味,更可贵的是能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从而学习“读书应多揣摩,多思考,才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的读书方法。)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读进去、跳出来”是又一良好的读书方法的两个不同的层面。此处教师的顺势一拨,学生将受益匪浅。)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欲擒故纵,出示刚才同学说的概括的说法,再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领悟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读写紧密结合。)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以读促思,读中悟情。通过一段同学详细但不整齐的`话再一次与原文对比。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整齐美、节奏美,在读中培养语感。)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把读中感悟到的用读表达出来。因为朗读不仅是归宿,更是载体。)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记忆方法,理清内容层次,在条理地加以记忆,朗读成诵,厚积以待薄发。)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桂林山水课件完整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
电脑大屏幕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欣赏过奇丽的洞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桂林山水。(大屏幕出示课件:桂林山水全景图、并出示“桂林之旅”字样的导游旗)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提问: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问?生:我想知道怎么去桂林?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桂林的山,能否与我们调兵山的砬子山媲美?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师: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再说说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师: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
边读边画。
生:汇报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
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
(小组互说交流汇报)
三、品析文本落实目标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随导游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
师:老师巡视同学们自学的情况。这部分描写了漓江的哪些特点?
生:静、清、秀。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钟,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美。
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秀。
同桌互读、小组读、配乐读……
师:接着往下看,看导游又带我们进入了哪里?
生:走进了桂林的山中。
师:桂林的山又什么特点呢?
生:奇、秀、险。
师:你说的真棒,简洁全面。
师:那么写桂林的山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的美。师:这么美丽的漓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的景致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吧!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看看谁能当小导游。
(学生互相当导游练说)
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师挥动着“桂林之旅”导游旗)问:谁愿意给我们当导游?(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好,你来。(生解说略)
生:一学生刚说完。
师:他导游的不错,但是谁能比他说的更好,你的秘诀是什么?
生:抓住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导游。
师:很好!那请你给我们导游。(生解说略)
师:你说的很棒,真像一位专业导游员。你去旅游见过导游解说吧?生:是的,我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就见过“金牌导游员”。
师:你真棒!这面导游旗就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小姐。(生笑,鼓掌)
师: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难忘呢?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
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
师: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在船上来观察的。理由是课文中说“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
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桂林的景物时都加上了表示形状的词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生: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师:对,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外形进行描写,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一遍“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
1、要确定观察点。
2、要按一定顺序。
3、要抓景物特点。
指导朗读: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桂林山水,现在我们再到山水中去看一看,去欣赏这山水相映的风光。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后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山水相映的这部分内容。看谁能准确找出概括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一句话。(生读书、勾画、交流)
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山水中去逛逛,请用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或DV,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拍的最美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生:我拍的是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真美啊。(出示CAI课件:山图)
生:我拍的是桂林的水。清澈见底,秀美绝伦。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出示CAI课件:水图)
生:我拍的是山水相映。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出示CAI课件:山水相映图〕
师:同学们拍摄的桂林的这几处景物,分别抓住了山、水、山水相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桂林所特有的美丽。
现在,请同学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生自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游览了桂林山水,领略了这里的美丽风光,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还懂得了观察景物的一般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迷人的桂林山水(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根据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制作的数幅美景图,动感展示,背景音乐伴奏。)
最后,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归纳概括
1、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人文性)
2、你学会了哪些写作手法?(工具性)
五、拓展应用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若有可以提出来讨论。
生:老师,课文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理解,请帮帮忙。
生:“甲”的意思是“第一”。
生:课文中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什么意思?
生:小舟和人行走在画中。
师: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舟在哪里行走?
生:小舟行驶在碧绿的水波上,人好象是在画中游览。
师: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
2、同学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地方或了解的名胜古迹。
自由组团,选出“导游”,可以是“xx之旅”、“xx一日游”去游览你们自己喜欢的地方。(学生自由组合)
六、生成创新
师: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
(大屏幕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找出描写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的好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进行仿写。)好,下课。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图
桂水大海西湖
林静清绿
山(从水纹感觉船在前进)(见江底沙石)(无瑕翡翠)
水
甲山泰山香山
天奇秀险
下(像……像……)(像……像……)(兀立嶙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课件完整版 篇三
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措施
感悟、合作、创新,教师引领,学生理解。
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的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段意
第一段:点明桂林市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第二段:写漓江的水。
第三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
写作特点
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字新词
重点词、句
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重叠。
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
特殊句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鉴赏与评价
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山与山直接按是各不相连,自成一峰,给人的感觉是拔地而起,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山的形状各异,像……像……,无法说尽,因而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概括,恰到好处。
巩固运用
近义词:
兀立—耸立玩赏—观赏无暇—纯洁扩散—散布
反义词:
兀立—平缓玩赏—厌倦无暇—瑕疵扩散—集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完成预习笔记
第二课时:交流预习笔记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4、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教学后记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齐读课文,并配上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优美旋律,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桂林山水课件完整版 篇四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设计理念。
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获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受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4、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反思: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这次的教学,我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情境,而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在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关键句让学生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漓江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4篇《桂林山水课件完整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