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国》第二季第三集观后感500字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500字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出品的一档重大纪录片节目,该节目汇聚了众多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展现了中国各个领域的生动景象和丰富内涵。在观看完整个第二季的节目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下面我将就其中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片子做一些观后感。
首先我想谈谈《生机勃勃的城乡》这一部纪录片。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变迁和发展。通过对城市和农村的对比,观众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通过这部片子,我深刻理解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而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更是通过美食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国各地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和人文风情,令观众无论从心灵还是味蕾上都得到了满足。而《最美中国》则通过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把中国秀美的山水人文尽收眼底,让人对于中国的自然奇观和美景感到无比骄傲。
同时,第二季的《中国文化印记》更是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这部纪录片中,通过书法绘画、传统戏曲、古代
建筑和文化名人的介绍,观众不仅仅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深刻体味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
此外,第二季中的《我爱发明》更是让人对中国的科技创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部片子主要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些突出成果和创新人才的故事,让观众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景感到无比的振奋和乐观。而《一带一路纪实》更是以国家战略为卡点,前期走访沿线国家和地区,宣传中国政策以及企业海外投资经营后期走访国内考察企业投资及成果。
通过《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不仅仅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更是看到了中国在传统文化保护、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观看这些精彩纪录片,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和不断进步的实力,也更加自豪和自信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总的来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从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的发展和成就,各个纪录片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发展和国际合作,观众
们更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全貌,同时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激发出对祖国更深的热爱和对未来更加明确的信心和期许。希望未来《纪录片中国》能够继续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中国》第二季第三集观后感500字
2022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三篇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1纪录片《中国》的登场,是在20xx这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感恩回馈--在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民族,值得被赞扬,也值得被记录。
纪录片《中国》以思想与制度为主线,挖掘从春秋时期开始,对今日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和故事,并通过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再现中国历史群星的个人选择及闪耀瞬间,向大家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今时代,最为鲜亮的时代特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两个大局”的交汇,构成XX最为宏阔的时代背景。
纪录片《中国》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史,它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烈的思想感情,是从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文化历史的一种选择。不仅如此,《中国》也是一次长视频精品路线尝试:在制作上,采取了目前纪录片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在叙事上,放弃传统纪录片的线性结构,采纳从中间打开和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在风格上,不讨好当今长视频的种种流行,特别强调仪式感,特别强调伟大的人物及其典型场景。这是一部有文化门槛、需要历史储藏的作品,也是一部能让人汲取能量的纪录片,呼唤大家从历史学习,把责任、使命放到实践里面去。
纪录片《中国》用由浅入深、妙趣横生的语言,回溯中华文化渊源,讲述中国历史变迁。在伟大的历史开展道路中,找寻中华民族的勇气之源、力量之源、自信之源。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2变更开放四十年来,纪录片不断呈现新的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不乏轰动一时、万人空巷的时政片。这些纪录片从历史或文化反思的角度切入,涉及变更开放等宏大主题,关注当下政治,其表达方式多是表达加议论,亦不时邀请重量级访谈嘉宾指点江山,议论纵横,再配以相关图片或画面。
从“文图学”倡导的“文本-图像互动”呈现形式来看,纪录片《中国》第1二季的表现形式一脉相承。该纪录片不用访谈嘉宾,偶有外景,画面多具舞美性质,涉及相关历史人物则用“情景再现”形式,人物之间不设对话,而辅之动作或表情、配以画外之音推动叙事,这一形式或可称之为“原址重建”,这是较之以前的政论片或纪录片的推陈出新的地方。
从吸引受众的角度考虑,文化类纪录片要从欣赏性入手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人群,文图互动、原址重现正是这个时代的“新宠”,以沉醉式、剧情式、反思式的纪录片叙事完成这一魅力的给予。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色调近似油画,画面之唯美,大大超出以往任何以杜甫为题材乃至其他绝大多数的常规纪录片。
李白、杜甫的同台亮相,布置于《中国》第二季的开篇,实则有多重文化意义。二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双子星座”,更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中国古典特色的典范代表,他们在美学上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个性上也各有其鲜亮特征。
在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中,李、杜是分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而置于全球文化语境中,二人也是英语世界译介最充分的中国古代作家代表。以此来彰显中国古代史、文学史、文化史、美学史上的多向光辉,《中国》第二季的“选角”可谓精准。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3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最让人惊叹的变化何在?变于制度,这是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大唐帝国的鼎盛年华……源于唐初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制度这个稳定器在李、杜代表的中国古典文明臻于顶峰之时发生动摇,“不仅仅是人才选拔制度在动摇,及至天宝年间,维系大唐百余年安稳与开展的根本性制度,都在动摇。”
《中国》第二季的第一集《惊变》就是通过李白、杜甫两位伟大诗人在历史转折时期的遭际,来呈现由盛转衰的大唐命运,从而在讲述中国故事中彰显一种反思精神和文化自信。不世之才李白,因非廊庙具而被“赐金放还”;杜甫的命运更与良性的制度设计被权臣操控相关,也更切合本集主题。权相李林甫控制当年有道科考试,阻止士人晋升通道,糊弄古稀皇帝唐玄宗,从而让杜甫等众多考生名落孙山,由此揭示这是大唐盛世可能不再的转捩点。
一种良性的制度性设计被权臣不动声色地操弄架空,看似一切都符合程序正义。佞臣欢呼,圣上英明,野无遗贤;皇帝自信天下英雄已尽入吾彀中,太平盛世,能不能万代延绵?而一众考生起初自认倒霉不是栋梁之才,但旋即疑心执政黑暗,对大唐政治心生不满。深刻危机已是四面楚歌,爆发时间只在朝夕之间。这样的思考和表述抓住了宏大叙事的要害。安史之乱的爆发仅仅是一个表象,唐代由盛变衰的深层原因在于制度失序。权臣操弄,说明皇帝昏聩,这一角度的选择非常用心,也是对历史的准确解读。中国文化最辉煌的时代,我们仍然保有反思的决心和勇气。
《中国》第二季的议论颇具诗化特征,布满着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的抒情传统。充溢全篇的散文诗般的语言,既让人伤感,更让人思索:“目睹繁华转身后的血腥与黑暗,诗人杜甫的悲伤,开始超越个人的凄楚命运,覆盖到大唐惊变的芸芸众生”;“安史之乱,是唐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一个显见的拐点。这也是一个文化的转折点。诗人们开始超越一己之穷达,把忧家、忧己和忧国、忧民融为一体,在恣肆的激情中注入理性的思考。家国情怀和人本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下半段进程的重要线索”;“诗,不再只是闲情雅兴的抒发,它成了历史的记录”;“他让一般人的生活和情感成为诗的主角,将‘史’写成了‘诗’。每一句诗,都如同一柄利刃,刺痛人心。它们是杜甫创作里程上的丰碑,也是历史深处永久的伤痛。”
这些表述都是对杜甫的人文情怀和诗歌价值的精准把握,在温润抒情中寓以理性思考。用诗意调性来阐释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在天翻地覆的大变局中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变化,重返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的文化原乡,在现场进行“原址重建”等,这对出品方的才华与视野都是极高的要求,他们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努力上非常值得肯定与信赖。
推荐访问:《中国》第二季第三集观后感500字 观后感 中国 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