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观后感标题(3篇)

篇一:《中国式现代化》观后感标题

  

  2023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征文题目

  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征文题目(篇1)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不离”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必须做到沉着冷静、保持定力,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团结一致、敢于斗争。”广大青年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新阶段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世界之变、民生之变、风险之变,始终离不开的是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理想初心”、须臾不忘的“民生情怀”和前赴后继的“斗争决心”。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薪火相传的“理想初心”。从“新冠精准防控、成效显著”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从“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都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世界发展趋势有着鞭辟入里认识,既结合世界变局,又立足国情。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中不能“缘木求鱼”,要守得住初心,把“小我”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大我”之中,尽心竭力的把小事办好、大事办巧、难事办成。要有“问底思想”,既要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又要知道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让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让中国式现代化成色更红。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须臾不忘的“民生情怀”。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现代化,“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首先,人民生物质生活需求“离不开”以“人民至上”为关键出发点,围绕全民共富绘蓝图、做文章,聚力“群众幸福”当好考生、答好考题,确保我们“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其次,人民办事服务需求“离不开”以“人民满意”为最佳落脚点,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既不拿“我不行、我不会”当挡箭牌,也不拿“花拳绣腿”揽瓷器活,更不拿“空话套话”避难逃责,要让自己坐最硬的板凳、办最难的事、吃最冷的饭,淌最急的河,实实在在做到干一件成一件,接一件解一件,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才能与人民一同奔赴中国式现代化的赶考路。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前赴后继的“斗争决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但是斗争决心永不能变。要牢记“全党同志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战1略清醒,发扬斗争精神”的谆谆教诲,将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融入血脉。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白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是在惊涛骇浪、艰难困苦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成就的。要秉持“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的斗争精神,主动到“吃紧吃劲”的岗位上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群众为师、以困难为石,不断学习打磨自己,才能练就一身本领,闯过一道又一道“娄山关”“腊子口”。要展现“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的斗争作风,直面风险挑战,一任接着一任干,绝不向苦难“屈服”,正是这种敢同鲸波怒浪、毒蛇猛兽“较量”的底气信心,才能让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稳扎稳打、成果经久不衰。

  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征文题目(篇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小见大”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开局之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明确奋斗目标、找准自身定位,从当“小学生”开始,从做“小事情”抓起,从定“小目标”出发,在“积跬步至千里”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甘为“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小学生”,争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大先生”。人民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真正的英雄。基层是最大的学校,群众是最好的先生。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领导,站稳政治立场,在基层多交知心的朋友,保持“空杯”心态,拜群众为师,以为民谋利为方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在攻坚克难的实践中奋发有为,努力成为为民服务的“多面手”;要甘为“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小学生”,当好政策“宣传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当好共同致富“领头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将中国式现代化“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争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大先生”。

  办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小事情”,解决“脚踏实地,能力提升”的“大问题”。有的年轻干部初入社会由于知识面不够,理想信念还不扎实,处理问题热衷于想当然,存在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怕苦怕累的情况,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一帆风2顺就能实现的“小事情”,需要全体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无论职位多高,都是着力为群众排“小忧”解“小难”,在为人民办事。从无偿为群众针灸治疗达1万多次的张海迪,到在掏粪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的时传祥;从77岁高龄坚持完成重大反导试验的“为国铸盾”功勋陈定昌,到12次送考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办好“小事情”,才能解决“大问题”。党员干部要立足办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小事情”,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将群众的难事扛在肩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在奔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夙夜在公、念兹在兹,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解决“脚踏实地,能力提升”的“大问题”。

  常定“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小目标”,书写“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大文章”。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冲刺跑”,而是长长的“马拉松赛”,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完成这项“马拉松赛”,要不断给自己定下“小目标”,在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后才算跑完全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谈及自己团队的小目标一一实现,关键在于能大胆突破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历史只会眷顾前进中的探索者、拼搏者,而不会等待懈怠者、畏难者。党员干部要常定“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小目标”,朝着“至远”目标“犯其至难”,守牢逐梦初心,摒弃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涵养愚公移山之志、滴水穿石之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书写“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大文章”。

  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征文题目(篇3)

  “稳中求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崛起之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稳”字当头,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3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百年沧海桑田,历史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中国人民从流离失所到安康富足,使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使中国人民从受奴役压迫到站起来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民之路,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贫困潦倒走向伟大复兴,短短百年历程,中华大地日新月异,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历史和实践不断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坚强的后盾,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中国人民最值得信赖的执政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民族战胜一切苦难、走向辉煌的根本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始终将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将自己的命运时刻与基层群众的命运连在一起,时刻不遗余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美好明天而不断努力奋斗,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稳”中求进,毫不动摇主动担当作为,让“中国式现代化”扎根泥土、遍地开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中国人民从来都不惧怕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冲锋在前、敢做先锋的勇气,坚定主动担当作为的信念,坚持做表率、争先锋,以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斗争精神,为党和人民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思为民之路、常怀为民之心,坚持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成果转变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力量,为党的__精神指引乡村振兴发展铺平基层道路。

  “稳”扎稳打,毫不动摇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汲取文化营养。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富含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从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展现全新的中国式现代4化新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探索借鉴文化传承中的优秀做法,并把他们灵活运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文化力量,最终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征文题目(篇4)

  以“现代化干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自己所肩负的崇高使命,历练成长为具备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思维、现代化本领的“现代化干部”,勇挑重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向前。

  深入学习“守正创新、根植国情”的现代化理论,做“信仰如磐心如炬”的“红旗手”。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中国国情的实际特点,又突破现有理论的框架高度,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结晶”。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思想内涵,特别要深入体会其根植本土的“泥土芬芳”,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内核”,注重把握其历经“千锤百炼”的“实践价值”,在深学细研、常思常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捍卫者”和现代化科学理论的忠实“实践者”。党员干部要做到思而行之、知行合一,以实际工作为“抓手”让科学理论在基层土壤上“生根发芽”,并为进一步更新完善理论体系提供可靠依托。

  不断开拓“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现代化思维,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弄潮儿”。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亟待探索,还有许多未解的难题亟待化解,广大党员干部应不断增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鉴别力,培养敏锐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发现潜在问题、聆听时代呼唤、捕捉重要机遇,敢于面对新局面、接受新事物,并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胜,党员干部要以改革破题、创新开路,顺应时代大势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以思想破冰引领实践突破,以新路径、新技术、新理念攻坚克难。但创新的同时也要守住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始终不忘中国式现代的“总基调”和“主旋律”,让“创新之花”有条有序地绽放。

  持续练就“居安思危、敢于斗争”的现代化本领,做“跋山涉水渡险关”的5“排头兵”。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风险与挑战并存,危机与机遇同在。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伟大事业的一线,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以高度的清醒与警觉提早谋划,提前防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凡事三思而后行。万丈高楼不会平地而起,中国式现代化的事业也不会一蹴而就,党员干部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筑牢“基础”,打好“堤坝”,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前行过程中遇到急流暗涌,党员干部应当不推诿、不逃避、不畏缩,发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勇开“顶风船”,愿挑“千钧担”,做一名任劳任怨的“搬山工”,牢牢把责任使命扛在肩膀上、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上,在担当奉献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行稳致远。

  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征文题目(篇5)

  把握系统思维

  答好中国式现代化“综合题”

  “开局之年第一课”上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这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思维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和5条重大原则,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也要求我们在正确理解“是什么”的基础上,运用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思想和方法,更加笃定“如何干”“怎么办”的方法论,拨开重重迷雾,驾驭复杂局面,统筹做好工作。

  一要用实践的观点深刻把握“知”与“行”的关系。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就是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立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对的新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__提出“六个坚持”和“五个重大原则”,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方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其思想理念、实践立场、辩证思维和基本原则,增强战略的前瞻性,正确把握大势,认清大局,做到任凭风浪起而“稳坐钓鱼船”;增强战略的全局性,着眼于事关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二要用辩证的观点深刻把握“破”与“立”的关系。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深刻认识“破与立”、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让创新的“破”与守正的“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对我们选择的道路、认同的理论、坚守的理想目标,要永葆志气、骨气、底气,坚持自信自立,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满腔热忱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深刻把握“稳”与“进”的关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极其困难的背景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高于全球经济增长水平,并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在开局之年提出5%的增长目标,既能够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又充分考量了当前的经济环境,实事求是,留有余地,有助于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为拓展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赢得了主动、赢得了优势、赢得了空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兼顾公平,又促进效率,要求我们既要全力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又要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要从系统的广度辩证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重大关系。落脚到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实践中,就是要将系统观念作为干事创业的“桥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抓住“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实际行动精准发力、集中攻坚,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全面落实。

  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征文题目(篇6)

  准确把握“三对关系”擘画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好“三对关系”。

  准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传承的要义在于认清道路、少走弯路,汲取过往发展道路上的有益经验,从而把方向认准,把步伐迈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定要以过往经验的传承作为先决条件,用好发展经验,持续推动现代化成果不断涌现。而不同于传承,创新的意义则在于谋划未来,把新的观念运用好,实现跨越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必定要以创新为先决条件。要知道,只传承而不创新,要么过早老化,要么失去活力。因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必须坚决破除“只翻老黄历”的惯性思维,以更高的站位对标审视,找准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难题的好做法好经验,从而更好地谋求新的发展动力,把“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准确把握“包容”和“开放”的关系。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吸收吐纳的动态过程,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现代化,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包容和开放的过程。包容开放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十分宝贵的时代品格。只有开放才能包容,只有包容才能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共生发展,才能不断做大“朋友圈”,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让西方国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之处。实践证明,包容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纵观世界历程,但凡充满活力的国家和地区,都能坚持做到包容开放,从而走上质量型发展、内涵式发展道路。当前,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国内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标志着中国正在用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准确把握“扬长”和“补短”的关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新时代十年的一连串成绩,实属来之极为不易,这份成绩的背后,关键在于我们探寻到了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科技创新道路,尤其是在科技研发、资本运作、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诸多的优势。进入新时代,只有扬产业特色之长、青山绿水之长、创新驱动之长、生态文明之长,做到创新布局上更“准”、技术攻关上更“实”、成果转化上更“强”,才能真正让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轮子转起来、快起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制约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人才短缺、机制缺失、技术滞后等方面的短板仍然存在,想要从根本上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关键还是要营造鼓励创新“容错纠错”的良好氛围,更要加快构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加大对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才能真正补齐短板、创造优势,擘画独一无二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

  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征文题目(篇7)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

  在暖阳和风中,我们迎来了第104个“五四”青年节。“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殷殷嘱托吹响了青年奋斗征程的号角。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先锋队,我们广大青年要将青春“小我”融入强国“大我”,高扬信仰之“帆”、掌稳为民之“舵”、勤划奋斗之“桨”,为中国式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定高扬信仰之“帆”。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回顾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追求现代化的100多年风雨历程,从一开始就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质,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这恰好是__当时的年龄;新中国成立不久,广大青年就热烈响应党发出的号召,“把青春献给祖国,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如今,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抢险救灾一线,一批批“80”后、“90”后甚至“00”后冲锋陷阵、勇闯敢干,将青春之歌谱写在祖国大地上……“理想如晨星,借星光航行”。广大青年要从党的光辉历程和杰出楷模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在新的航程上高扬信仰之“帆”、筑牢信念根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才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不偏向、不动摇、不迷航。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把稳民生之“舵”。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掷地有声的誓言,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从过去几亿人愁吃缺穿,到14亿人全面小康;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十美元,到现在突破1.2万美元。“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书写在亿万人民的生活巨变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步入现代化,同样不能落下一个人——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广大青年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稳“民生之舵”,做到“知民情”,清楚明白群众的地位,“沉下去”、“面对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急、所需所盼,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护民利”,把群众当亲人,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汲民智”,思路在群众中,办法在群众中,希望在群众中,尊重和激发首创精神,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源之于民、惠及于民。

  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勤划奋斗之“桨”。回首来时路,几多风雨,几多壮志,几多辉煌;砥砺再前行,后疫情时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相互交织,发展稳定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注定是险滩和暗礁横亘,光荣与梦想交汇,可以说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青年人的竞争。“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青年脚踏实地,迎接挑战。广大青年要勇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韧劲,面对“烫手山芋”主动迎难而上,勤划“奋斗桨”、勇开“顶风船”,主动到基层一线、复杂环境、攻坚前沿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坚韧执着,登高望远,勇立潮头,抓住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同时也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胸怀,甘当铺路之石、愿抓未成之事,不问前程、1接力奋斗、久久为功,用奋斗的双桨划动青春之舟驶向瑰丽彼岸。

  11

篇二:《中国式现代化》观后感标题

  

  中国式现代化记录片观后感

  摘要:

  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二、记录片中的亮点与感悟

  三、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

  正文: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有幸通过各种媒介,深入了解和感受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我最近观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记录片,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记录片让我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貌。中国式现代化并非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包含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从乡村到城市,从东部到西部,中国式现代化在各个层面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体现在我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

  其次,记录片中的亮点让我深感骄傲。我看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如高铁、5G等领域的突破;看到了我国扶贫工作的成果,让千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看到了我国环保事业的进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记录片让我思考中国现代化的意义。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更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后,记录片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国将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向前,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这部记录片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让我对我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篇三:《中国式现代化》观后感标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政论片,它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人物故事,深入探讨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特点和意义。

  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深受震撼和启发。影片中呈现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现代化的艰辛和不易。同时,影片也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和内涵,即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等。这些理念不仅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经验总结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还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这条道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吸收了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政论片。它不仅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和特点,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实现更高水平、更全面的现代化。

推荐访问:《中国式现代化》观后感标题 观后感 现代化 标题